【支教纪实】当文化在年轮中相遇:特色课程点亮北川孩子的成长之光
2025年盛夏,
博慧师者再赴擂鼓八一中学,
年轮中文化相遇,奇妙正在生长。
在课程开展期间,北川羌族自治县母鑫玥副县长在八一中学沈校长陪同下,亲临课堂一线了解情况,深入了解“年轮课程”的实施情况。他们饶有兴趣地观摩了学生们在美术拓印、诗词对答、物理实验、心理绘画等课程中的专注探索与精彩表现,与师生亲切交流。母县长高度肯定了课程在促进文化传承、激发创新思维、赋能学生成长方面的独特价值,并对老师们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表示赞赏。沈副校长则勉励师生们珍惜平台,持续探索,让“年轮课程”的养分滋养更多学子的心灵。
左二: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 母鑫玥 女士
右二: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八一中学副校长 沈强 先生
文化传承新体验
——触摸千年,玩转古今
王老师精心设计的“园林框景·羌绣传情”课程,让孩子们第一次发现传统羌绣可以如此时尚。通过吹塑板拓印,孩子们将家乡纹样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,眼中闪烁着文化自信的光芒。
“原来我们的羌绣这么美!”一位小女孩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。未来我也要将美丽的羌绣放到网上去卖,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。
艺术创造新天地
——伞下诗绽光年
周圆老师带来的“伞转流光印年轮”课堂成为孩子们的最爱。课堂上,孩子们在非遗漆扇上题写自己创作的小诗,一把把承载着梦想的诗意漆扇就此诞生;让古老的江南韵味与羌山的灵气在伞面交融。
李娇老师则将文学与戏剧结合,让孩子们演绎经典作品《孔乙己》,在表演中释放天性。“我演的掌柜得好不好?”小演员们兴奋地问着老师。
活力自信新成长
——舞动山野和弦
舞蹈房里,
孟娟老师的啦啦操课充满欢声笑语。
经过反复练习舞蹈动作,
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
跳出属于山里娃的青春律动。
谷大帅老师的飞盘课则让团队协作变得趣味十足,
“老师,我接到飞盘啦!”
操场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孩子们在运动中收获的不仅是技能,
更是满满的快乐和自信。
王彦炜老师的指尖在钢琴的琴键上跳跃,《玉盘》的歌声在教室轻轻回荡。孩子们仰着脸,眼神跟着老师的指尖在弦上跳跃,仿佛在捕捉那皎洁的光。当唱到“玉盘玉盘,你可曾听过百年故事千年唱”时,孩子们脆亮的歌声汇成一片,带着山野的清新和纯粹的欢腾,从唐诗的玉盘,到真实的月壤,让韵律化作托举梦想的力量。
心灵成长新收获
——心芽静沐晨光
王静佳老师的心理绘画课安静而温暖。通过“房树人”测试和曼陀罗绘画,孩子们学会了表达情感、释放压力。“画完后心里舒服多了”,这样的反馈让王老师倍感欣慰。在这里,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情绪的出口。
智慧启迪新视野
——知识不再是纸上迷宫
在许天顺的物理课上,公式不再是纸上的迷宫。
当孩子们用牙签和胶水搭建起一座座微型拱桥,
脆弱的纤维突然有了脊梁——
牙签斜插的角度暗合分力原理,
胶点凝固的瞬间锁住结构的密语。
“老师,我的桥能站住课本了!”
在赵桐菲老师的课堂里,
感受常熟的虞山烟雨与北川的峻岭雄奇,
在诗词的平仄韵律中奇妙交融。
学生们在对答唱和中,
触摸山水文化的脉动。
万宝银老师以“水”为线索的历史课,
手工打造都江堰,
让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文化的流动与传承。
“原来历史这么有趣!”
课后,孩子们围着老师追问个不停。
此次擂鼓八一中学支教活动,由苏州博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叶巍亲自带队指导。叶巍理事长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AI剧本《孙武演兵》,并讲述吴国以弱胜强渐趋强盛的故事,让北川孩子们了解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。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,他不仅分享知识,更将教育者的责任与情怀传递。
故事还在续写,特色课程点亮北川孩子的成长之光:
这些特色课程就像一把把金钥匙,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在这里,他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体验了科技艺术的神奇,感受了团队协作的快乐,更找到了自信成长的勇气。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,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飞跃。
"老师,明天还来上课吗?"放学时,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问。这样的期盼,正是对支教老师们最好的肯定。特色课程播下的种子,正在北川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,终将绽放出绚丽的花朵。
从诗词对答到合唱排练,从历史探究到科学实验,支教团队的每位老师都用专业与热情,为北川的孩子们种下希望的种子。他们带走的是一段难忘的支教记忆,留下的是一颗颗被点亮的心。这些特色课程如同星星之火,正在北川的土地上,燃起一片璀璨的未来之光。
撰稿编辑:蔡碧惠、赵雪、孙琳、雯婕